三人行,必有我师!


发布时间:2025-09-10


在太仓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师者”

他们或许没有传统的课堂

却在各自领域

搭建起独特的“育人舞台”


✅有人钻研产业技术

✅有人探索科创文化

✅有人坚守非遗技艺

✅有人深耕科普领域

✅有人心系特殊群体

用数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热爱

诠释了“师者”的深层内涵


在传递技艺、知识

与温暖的同时

也为城市文明注入了

深厚动人的力量

让我们向他们道一声:

教师节快乐!


01.jpg

        在太仓港的晨光暮色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好人、太仓鑫海港口开发有限公司件杂货操作部门机班大班长褚锋已与门机相守二十余载。从一名普通学徒,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他用坚守与智慧,在30米高空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彩篇章。面对重达四百余吨的钢铁巨臂,他独创门机原木操作法,总结出“一旋二贴三碰四靠”的精妙手法,将作业效率提升40%以上。


        褚锋不仅精于工、匠于心,更乐于传、善于带。他以“褚锋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开设“创新小课堂”,手把手将操作经验传授给新人,营造出竞技术、讲安全、抢效率的良好氛围。他带领的门机班荣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称号,徒弟中多人成为技术能手,在各级大赛中屡获佳绩,为企业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技能人才。岁月为证,匠心如诗——这位在钢铁森林中默默播种的师者,不仅传承着技艺,更传递着一名新时代大国工匠最深厚的情怀与担当。

装卸机械司机杨志强感叹:“褚锋师父,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悉心教导和耐心帮助,您毫无保留地将门机操作要领与精湛技能传授给我,让我领悟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态度和‘精于业、匠于心’的工匠精神。我要努力争取早日成为像您一样的技能大师、港口工匠,不辜负您的期望。”


02.jpg

        在这个以创新为引擎的时代,太仓芯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教青教授不仅是一位致力于半导体技术突破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以行动引领青年、以精神感染后辈的“筑梦导师”。潘教青始终坚信“科研成果不能只停留在论文里”。


        他带领年轻博士们扎根车间,亲手安装设备、爬高接线,将科技报国的初心融入每一次实践。在团队中,他既是与工人并肩作战的“潘工”,也是耐心指导年轻人优化工艺、突破瓶颈的“潘老师”。在他的引领下,一批优秀博士陆续加入,团队不断壮大、充满活力。他不仅传授技术,更传递实业兴国的使命与攻坚克难的勇气。潘教青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打破国外垄断的SNOM探针,获得深创投的高度认可。他用中国“芯”照亮年轻人的科研道路,更以师者之心,培育着明日创新的火种。


        潘老师的学生王梦琦说道:“潘老师兢兢业业奋斗在光芯片研发制造的一线,他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立志科研成果产业化,带领团队扎根光芯片自主制造,以躬身行动成为学生们终身学习的榜样。我也将在潘老师指导和感召下,持续奋斗,继续做好高端光芯片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03.jpg

        在双凤镇龙凤民间工艺美术厂有这样一位乡土文化人才,他作为太仓好人、龙狮制作技艺太仓市级非遗传承人,二十余载扎根乡土,对龙狮制作工艺有着深厚造诣。他深知传统文化需有人继、有人守、更需有人传,因此主动扛起非遗传承使命,化身“行走的技艺导师”,积极联动各类学校与文化阵地,创新推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系列活动,将龙狮制作的“技艺讲台”搬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文化场馆、校园课堂等多个场地。


        在这些“流动课堂”上,顾浩强从不吝啬技艺,从竹篾的精准裁剪到彩漆的细腻晕染,从龙狮骨架的力学平衡到传统纹样的文化寓意,每一个细节都倾囊相授。至今他已先后教授学生300多名,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不仅让曾经“藏于深巷”的传统技艺成为触手可及的“文化课堂”,更让龙狮制作技艺这项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这非遗不是老物件,而是需要我们年轻人接着守、接着传的活文化。希望向顾老师学习更多龙狮制作技艺,用年轻人的方式为双凤龙狮的传承和发扬尽一份绵薄之力!”徒弟顾仁杰的话,正是顾浩强传承之路的初心所在。


04.jpg

        在太仓科技馆内有这样一个人,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作“熊猫老师”,他有着酷似熊猫的身形,讲解科普原理时妙趣横生,深受大家的喜爱。他就是金牌辅导员张思晖。从一名普通保安逆袭成长为“金牌辅导员”,他用自己的热情和努力,为科普事业添砖加瓦。


        刚加入科技馆时,张思晖对这个行业还不是很了解,带团讲解、参加科普活动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体验。但一有空,他就会开动脑筋,琢磨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把它带到科学活动中。参观时遇到学生提出自己“盲区”问题时,他也会在结束后查阅资料、努力钻研。针对不同年龄段观众,他组织开展创梦工坊、传统节假日科普活动、科普日等精彩活动,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自2019年参与科普馆校合作项目起,张思晖至今已累计接待服务学校86所、学生95033人次,讲课时长达1990课时。他所策划参与的活动多达500余场,拍摄了55期科普视频。


        “您用火箭讲推力、用彩虹讲光谱,还用AI预测天气!老师,您是不是偷偷掌握了宇宙所有答案?未来我也想成为您这样的科学超人!”学生吴思远的童言正是对“熊猫老师”最纯真的认可。


05.jpg

        太仓沙溪镇上有一支由听障人士组成的舞蹈队,邱蓉芬是这支舞蹈队的指导老师。从“一张白纸”开始,十余年来,邱蓉芬和“阳光乐园”舞蹈队员共同成长,将舞蹈之美带入“无声世界”,让这群特殊的舞者有了踏入社会的勇气和自信。


        从陌生到默契,毫无基础的舞蹈队员和不会手语的指导老师,开始了属于她们的“共舞”。从简单的广场舞《亲亲茉莉花》开始教起,在最初的排练中,邱蓉芬只能通过眼神、比划或者写字来和队员沟通。在教授踮脚、跳跃等舞蹈基本功的同时,邱蓉芬也认真地向队员们学习手语基本动作,主动参加手语辅导班,成为大家的贴心朋友。一次次的摸索和磨合,她与队员们越来越默契,对她们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舞蹈就像一束光,点亮她们的人生。大家都有了被社会接纳的感觉,舞蹈点亮了心中的那盏明灯,大家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有了融入社会的自信。


        “我们听不见幸福的节奏,说不出对生活的热爱,但是有机会跟着老师一起学跳舞,能将无声美丽带给更多人,舞出属于我们人生的精彩。谢谢老师这些年来对我们的付出,老师辛苦了!”邵雅慧表达了所有队员的心声。


看完这些故事

你是否也想起了

自己生命中的“师父”

或许是传授你知识的老师

是带你入门的前辈

是为你引路的长辈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白露时节的太仓韵味

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04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