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 邵秀娣:几十年如一日照料残障弟弟 她用行动诠释人间真情


发布时间:2024-07-09


2024年第二期

太仓市“榜样助成长”活动

暨“身边好人”事迹巡演

在双凤中学举行

科教新城居民邵秀娣

获2024年度太仓市“身边好人”称号


        66岁的邵秀娣是一位平凡而又优秀的女性。她的弟弟邵国球从小就被诊断出患有智力三级残疾,需要持续的照顾和关怀。面对生活的重重挑战,邵秀娣从未退缩,她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细心诠释了什么是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01.jpg


        当我们看到邵秀娣的时候,她刚从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岗位上下班,弟弟邵国球正在门口乖巧地等着姐姐开门。邵秀娣家住科教新城东仓花园,不大的房子被邵秀娣收拾的井井有条。同样,邵国球的外观也被姐姐收拾地利利索索。每天,邵秀娣的生活都围绕着弟弟的需求而展开。邵秀娣说邵国球的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澡等都需要人帮忙,邵秀娣需要负责弟弟的饮食起居,确保他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照顾。每当弟弟出现烦躁情绪,也唯独邵秀娣才能把他哄好。

02.jpg


        邵秀娣九岁那年,母亲去世,自己一个人拉扯着弟弟长大。从穿衣吃饭,到剪指甲、剃胡须等种种细节,邵秀娣都要一一关注到。“随身携带”弟弟,成为邵秀娣生活的日常。结婚后,她有了丈夫帮助自己一起照顾弟弟。然而,丈夫近年来身体也不好,去年还开了刀。因此,邵秀娣还需要平衡医院陪护、照顾弟弟和工作打工。每天5点,邵秀娣起床,照顾好弟弟吃早饭后,她就要赶在6:30之前到达垃圾分类回收站,开始上午的工作。中午到下午,照看弟弟,做家务。傍晚,帮弟弟做好晚饭、洗完澡之后,邵秀娣又要赶去做晚上的分类督导工作。8点多下班之后,当弟弟睡着后,做完剩下的家务后,她的一天才正式结束。


        就算这样,邵秀娣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做到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岗位上,不管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邵秀娣每天准时准点在岗在线,指导往来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碰到个别居民分类不彻底的,她便协助做好二次分捡,同时不厌其烦的给居民深入讲解分类要点。她的热心工作潜移默化影响着小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03.jpg


        邵秀娣的坚持和付出并不是—帆风顺的。面对弟弟的特殊情况,她时常感到压力和疲惫。然而,她从未放弃过,始终坚守在弟弟的身边。她表示,照顾亲生弟弟是她的责任,虽然时常有“眼泪都流干”了的时候,就算再苦再累也必须承受。去年,邵国球退休,想到送弟弟去养老院她也于心不忍。同时,家人的支持也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记得有一次,孙女还在昆山读书,全家都去了昆山陪读,邵国球不慎在昆山走丢,全家人连同警察在昆山找了三天三夜才找到。


        除了日常的生活照料,邵秀娣还特别注意弟弟的情感需求。她耐心倾听邵国球的每一句话,尽管很多时候她无法完全理解,但她总是尽力去理解、去回应。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弟弟,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姐姐都会在他身边,陪伴他度过每一个日日夜夜。为了提升弟弟的社交能力,邵秀娣积极带他参加社区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邵秀娣鼓励他与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教会他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和技巧,帮助他更好地融入社会。而周边的居民也对弟弟关照备至,当邵秀娣无暇分身的时候,邻居们也自觉帮她照看着弟弟。


        50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爱的坚守,让邵秀娣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角的皱纹、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她仍坦然而淡定地接受这一切。邵秀娣夫妇坚持50余年细致照顾智障弟弟,使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握紧彼此的双手,给予温暖,人生的寒冬总会过去!一个朴实而平凡的姐姐,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了弟弟,邵秀娣用50年的时间,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手足情深,血浓于水。这样的好人,给我们带来的,是温暖和感动的力量。


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04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