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6
为进一步弘扬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以善行彰显道德光辉
用行动温暖人间烟火
引领太仓形成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
良好风尚
今日起,文明太仓正式开启
“平凡的绽放”系列报道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走进
严国明的故事
感受平凡人身上的不凡力量
孝老爱亲好人:严国明
三十余载如一日 照顾瘫痪哥哥
严国明,1956年生,浮桥镇新邵村村民,曾获评2024年第一期“太仓好人”。他自幼失去母亲,父亲也于1988年病逝。其兄严月明患小儿麻痹症,现已瘫痪多年需全天候看护。严国明主动承担起照顾哥哥的责任,设置多个手机闹铃提醒照料时间,这份细心与坚持在村里备受赞誉。由于哥哥未婚,家庭经济负担全由严国明承担。如今,他很少外出工作,与妻子一同专职在家照顾哥哥,包括日常起居和护理,展现了深厚的手足之情。
父母相继离世 为爱撑起重担
虽然年轻时哥哥严月明的生活还能勉强自理,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已瘫痪在床多年。在弟弟严国明照顾之前,一直由他们年迈的父亲进行看护照料。
刚结婚不久,严国明就给妻子殷琴芳出了一个难题:“我哥哥这个样子,父母百年之后,他要怎么办?”殷琴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们来照料,绝不让他孤苦伶仃。”看到妻子豁达的态度,严国明的内心既欣喜又满足。兄弟俩的母亲很早就因伤寒症去世,体谅到父亲的辛劳,严国明夫妻俩便主动承担起部分照顾哥哥的责任。
1988年,兄弟俩的父亲也因病离世。回想起父亲临终的最后一句嘱托:“一定要照顾好哥哥!”严国明夫妻俩毫不犹豫的承担起照顾哥哥的重担。喂饭、换尿不湿、翻身、按摩……为了方便就近照料,严国明夫妻俩更是一直不敢出远门。如今,家里的新房子建好了,严国明还给哥哥专门留了一间房,将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
照顾无微不至 闹铃声声传情
严月明因为大脑萎缩,不但无法自己进食,大小便还经常失禁。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严月明瘫痪多年,竟从来没有患过褥疮。这一奇迹的背后,是严国明夫妻俩无数个日夜的辛劳付出与无微不至的照顾。
考虑到卧床者需要24小时全天候照顾,严国明的儿子帮两位老人在手机上设定了一系列闹钟,每次闹钟一响,他俩便立刻行动起来。“夜里11点是换尿不湿、早晨5点半是洗脸刷牙、9点是按摩换洗......”谈及这些节点,严国明和殷琴芳如数家珍。“我们年纪也渐渐大了,有时候会忘记时间,哥哥现在说不出话,有了闹钟就不怕他饿到、渴到。”严国明深情地说。
这些年来,无论夜间床单弄脏到什么程度,严国明总能及时更换清洗。而在哥哥房间的床边,还放着满满两大袋纸尿裤,严国明边展示边介绍说,“这一种比较透气,就适合他白天用,那一种吸水性强,就夜里给他穿。”为了让哥哥的房间保持空气清新,他不仅养成了通风和消毒的习惯,还定了闹钟来查看哥哥的排泄情况,一天更换三四片纸尿裤,一大袋新买的纸尿裤一个月不到就用完了。
传递美好家风 书写手足情深
三十七载,岁月悠悠,严国明没有一天休息过。他能一心一意的照顾哥哥严月明,离不开妻子和儿女的全力支持与默默奉献。
如今,在严国明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儿女也耳濡目染“孝老爱亲”品德。他们不仅时常购买尿不湿、衣物、食品等必需品给叔叔,周末闲暇时也会主动前来看望,帮父母搭把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严国明一家人的悉心照顾下,今年已经八十多岁的哥哥严月明身体仍然硬朗,精神面貌也保持良好。每当侄子侄女前来看望或是吃到喜爱的饭菜时,严月明的脸上都会洋溢起幸福的笑容,而这样的笑容,便是对严国明最大的激励。“希望他多活一天,多开心一天。”他说,希望自己的儿女也能以德为先、以善为念,以自身的微弱火光,照亮社会、绚丽亲情。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