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居民自治让老小区改造更“丝滑”


发布时间:2024-07-01


          老小区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居民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按下了启动键,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居民的配合和参与则意味着按下了提速键,不仅加快了工程的进度,更重要的是,它确保了改造工程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期望。沙溪镇银行弄、长寿路两侧等零星小区改造工程的成功,充分展示了社区自治的力量,实现了社区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福祉的提升,助推文明城市建设。


01.jpg


居民组长“卖力” 改到居民心坎里


        在银行弄老小区门口,居民们分享了改造后的具体变化。“原来小区门口就是个积水点,现在路面修好了,排了管道,这段时间下这么大雨,都没有积水。”一位居民高兴地说。另一位居民补充道:“原来小区道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居民难免会‘踩雷’,如今问题一次性解决。”

02.png


        走进小区,在任何一条弄堂里都看不到老小区常见的车库飞线。这一显著的变化,得益于居民小组长李桂生和其他居民的共同努力。“前两年就有看到飞线烧起来,太危险了。”李桂生心有余悸地回忆道。为了消除这一安全隐患,他和其他居民小组的成员一起,一家家上门做思想工作,耐心地向居民解释飞线的危害和改造的必要性。飞线整治后,施工队在车库内布线,安装电瓶车充电设施。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充电需求,更从根本上消除了飞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居民小组长孙雪球特别关心施工期间老人的安全。她介绍到,小区里老人居多,在施工期间,劝他们尽量少出门。同时,还特别叮嘱施工队,要求他们在晚上结束工作时,必须将开挖的道路填平,确保夜间居民的出行安全。


        同时,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还成为了项目质量的监督员,对道路补得平不平,太阳能路灯装得位置合不合适,工程队的施工质量等进行监督。这不仅提高了工程的透明度,也让居民们对改造工程更加放心。


东市社区“给力” 缩短改造“阵痛期”


        沙溪镇银行弄、长寿路两侧等零星小区改造涉及130多户居民。在改造过程中,居民的停车问题成为了一个大难题。居民组长把问题反映到了社区后,社区与居民组长和居民代表一起,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我们协调了附近的公共停车场,为居民提供了临时的停车空间。这样既保证了居民在改造期间的车辆停放,又避免了因停车问题而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东市社区副主任朱健介绍,在协调过程中,也要感谢居民组长,他们做好了与居民的沟通和车牌登记工作。同时,社区还利用这次改造的机会,对小区内的停车设施进行了规划和优化,增设了更多的停车位,采取更加合理的布局。

03.png


        社区在居民自治中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不仅是做好上传下达沟通工作,更是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老小区改造涉及的管线入地和雨污分流项目都需要对路面进行开挖。“小区内被挖了填、填了挖,给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居民非常反感这样的‘拉链马路’。”朱健说,项目施工前,社区就与两支施工队协商,在施工时间上达成一致,同步施工。“路面一次开挖,一次完成,尽量缩短改造‘阵痛期’,提升居民的满意度。”据了解,该老小区改造项目从今年4月下旬正式动工,6月上旬就完成了包括车库飞线、楼道亮化、路面改造等工程。


        杂乱交错的空中“蜘蛛网”不见了,老小区的天际线变美了,令人耳目一新。小区里的道路平坦了,路灯敞亮了,停车整齐划一了,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老小区在改造中实现了“逆生长”。改造后的老小区又面临新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一次改造、长期保持”。在没有物业的情况下,社区需要再接再厉,调动居民自治,切实做好管理这一“后半篇文章”。


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04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