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4
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双凤镇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因时制宜”模式,探索“错时延时”服务,打好服务“时间差”,有效解决供需不匹配、时空不对位的难题,畅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白天与晚间时空交错 文明实践的新常态
为更好地将居民作息时间与文明实践服务时间有机衔接,实行文明实践“夏令时”模式,机动灵活安排非工作时间、非工作日文明实践阵地开放时间,实践所延后一小时上下班,龙狮馆采取预约制度,确保夜间正常开放。各实践站机动开放,提前公示夜间活动计划,活动预约延长至三天前。进一步推进文明实践阵地成为群众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让群众闲下来就想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同时,双凤镇运用文明实践“夜模式”,从“夜太美 太文明”文明实践活动到民生夜话,从“夜电影”到四季文艺演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绽放光彩,点亮了福地星空,也点亮了群众的心灯。截至目前,已举办了“福运莲鲤”仲夏夜游会等活动百余场,并被省台专题报道。
学期与假期维度拓展 守护成长的温馨港湾
结合“七彩夏日”“缤纷冬日”以及周末和寒暑假,双凤镇各文明实践阵地创新性地探索“假期模式”,共开设3个集中式课程化、13个分布式活动类、1个嵌入式行业性暑托班办班点,提供“教育”和“托管”相结合的公益性暑托服务,为孩子们打造温馨成长港湾。在这里,阅读、绘画、作业辅导一应俱全,让家长无忧,解决假期孩子“看护难”问题。
聚焦分层分类、因时因地、以人为本的理念,嵌入式行业性暑托班点位的开放深受欢迎,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困境儿童、新业态新就业等群体,在教学和生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开设了各类特色公益课程,如“‘胶’个朋友”“红色旅程”等,让小朋友们获得充实有趣的快乐暑假。
平时与周末联动调配 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优化文明实践阵地开放时间为“切入点”,以精准对接文明实践需求为“立足点”, 以分时分类分众服务为“发力点”,双凤镇各新时代文实践所(站)实施“周末不打烊”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响应群众需求,运用“文明实践带头人+志愿服务队+特定人群”服务形式,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符合群众普遍化、精准化需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针对老年群体,提供慰问陪伴、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贴心服务;针对未成年人,开设周末公益小课堂与趣味活动等项目;针对待业人群,举办家政服务、手工加工等技能培训。结合时令变化,推出便民系列、“我们的节日”等多元化的群众性活动,截至目前, 已开展“周末不打烊”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
下一步,双凤镇聚焦群众多样化需求,持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服务功能,探索文明实践“因时制宜”模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细心、更贴心和更暖心的“延时服务”, 让文明“不打烊”、幸福“有温度”。
上一篇:暖心“医”家—— 浮桥医保在行动
下一篇:陆渡街道开展国际减灾日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