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6
为深化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城厢镇以镇、村居矛调中心(工作站)为“中心处理器”,挖掘“一社一品”调解资源,全面探索全周期解纷“城厢经验”,打造“金厢灵”矛调矩阵。让我们跟随本期优秀案例展播,一览城厢和美“枫”景。
案例一:坠亡疑云
坠亡赔偿笼疑云,
调解根据民法典。
劳务承揽应辨别,
以案释法促和谐。
2024年8月24日,由城厢镇人民政府协助拍摄的人民调解专题片《坠亡赔偿疑云》在央视CCTV12《社会与法》频道首播。视频全程拍摄了一起因意外坠亡引发的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
经过沟通,双方当事人情绪有所缓和,但是对于赔偿金额达不成一致意见。调解员从法律角度和情理上,以及农村房屋翻修的风俗上,对廖某的意外死亡做了分析,接着从客观实际出发,建议双方当事人各退一步,尽快解决纠纷,只有双方尽快达成协议,死者才能早日入土为安,这不仅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经多次调解,调解员通过讲解法条,以案释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双方态度发生转变,最终调解成功。
案例二:情丝难断
缘之既尽终有时,分道扬镳难释怀。
谤讥于众损声誉,讹言四起笼阴霾。
各执一端成僵局,调解倾听解纷扰。
网络亦非法外地,责任义务不可少。
事结心了化前嫌,一别两宽皆安好。
伟阳社区张某因长期在太打工,与妻子聚少离多,感情逐渐淡薄。打工期间,张某结识了同为务工人员的芦某。双方由于相同的漂泊经历而彼此产生共鸣,并在一段时间内开始了同居生活。然而,随着相处的深入,两人之间产生了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情感破裂而分手。分手后,张某心怀愤懑,在抖音等多个热门网络平台发布了与芦某感情纠纷的不实信息,内容夸大其词、歪曲事实,给芦某的名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芦某不堪其扰,要求张某公开进行诚挚的道歉,并对自己所遭受的精神损失予以合理赔偿,同时删除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不实信息。然而,双方对于补偿的金额始终存在较大争议,为此还选择了报警。尽管警方介入,但在一段时间内,双方就这一争议事项的解决方案一直难以达成一致。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他们得知社区矛调工作站能够解决此类纠纷,于是怀着一丝希望,共同找到了社区调委会申请调解。
人民调解员现场对张某进行了普法,告知他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发布不实信息造成网络舆情,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经调解员普法后,张某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场删除了网络平台的信息,并同意和芦某进行现场调解。
次日上午,双方来到伟阳社区百姓客厅,人民调解员对双方进行了调解,经过调解员多次耐心细致地沟通,张某同意了芦某提出的道歉和赔偿要求,双方恩怨平息。至此,一起因情感问题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得到圆满化解,一场网络舆情得到有效消除。
案例三:祸从天降
高空抛物引恐慌,
多方联席来相商。
软硬兼施明纲常,
和谐邻里共处长。
家住古塘花苑的居民徐某向社区反映,古塘花苑小区因为加装电梯施工,过程中工人直接将建筑垃圾从高空抛下,这一危险行为不仅对小区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抛下后产生的扬尘污染居住环境,引起了居民的强烈不满和恐慌,进而引发了纠纷。
社区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合网格员、老娘舅、小网格长迅速介入,实地了解情况并叫停施工行为。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召集纠纷双方(装修施工方、受影响的居民等)进行面对面沟通,让各方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老娘舅向施工方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高空抛物的严重后果,并且要求施工方立即停止高空抛物行为,采用安全合规的方式处理建筑垃圾,如使用专用通道或密闭容器吊运。
施工方对已经造成的影响向居民道歉,并承诺加强管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小区物业承诺加强对装修现场的监督和巡查,定期检查施工方的整改情况。小网格长表示将继续开展日常巡逻,多与辖区居民沟通,及时掌握安全隐患线索。小区居民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矛盾得到妥善解决。
目前,城厢遍布调解中心与工作站,人民调解员如春风化雨,家门口即可解纷扰,和谐之花绽放乡间。
上一篇:你好,来沙溪怎么玩?江苏广电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