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2
近日
《扬子晚报》以
《精准施策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科教新城绘就高质量发展绿色画卷》为题
关注科教新城污染防治工作
蓝天激发城市活力,碧水赋予城市灵气,净土孕育城市生机。近年来,太仓市科教新城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污染防治工作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全方位、多举措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蓝天、碧水、净土,绘就高质量发展绿色画卷。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成效
科教新城加强河道长效管护及整治,针对列入2023年劣V类河道消劣任务的后朝泾、桔园小河2条河道,2024年上半年已全部完成整治,并完成苏州市级销号。对后朝泾周边安装污水提升泵河道内安装沉水式曝气等,并结合周边小区做好雨污分流工作。位于太仓科教新城桔园小区内部的桔园小河,通过建立河道生态修复系统性技术体系,在水体清澈基础上实现“水岸-水面-水下”立体多维景观提升,最终实现河道水体“净、活、美”。目前,桔园小河已成为一处小而美的湿地,是周边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加强监测预警,实现精准治污
科教新城持续做好新丰桥镇省考断面水质稳步提升工作,2024年,科教新城7个高质量发展水环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位列太仓市各板块第一名;实施对区域内河道监测全覆盖,水质监测点位共83处,做到水质变化及时了解,问题根源及时整改。全面落实2024年度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回头看”工作,完成东仓三园、科教新城实验小学、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处非雨出流排水口整治;加快推进截污纳管工程建设,完成南郊南北街、新园新村、东仓三园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突出水源涵养,建设幸福河湖
科教新城重点推进天镜湖及周边水系水质提升,全面构建天镜湖、黄姑塘等河湖健康、稳定、长效的“清水型生态系统”。2024年完成彭家泾西闸站、施家泾西闸建设,完成姚泾、范家河、明之河、蒋家巷、杨泾河、沈家角等6条河道的幸福河湖创建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27条生态美丽河湖建设任务。老浏河荣获2024年度苏州市级幸福河湖。
近年来,科教新城通过实施一系列精准治污措施,大气环境持续向好。区域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步攀升,PM2.5及臭氧浓度持续降低,蓝天白云渐成常态,居民的 “蓝天幸福感” 显著增强。
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新丰桥镇省考和7个高质量发展水环境断面今年1-2月水质达标Ⅲ类,围绕天镜湖及周边水系开展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天镜湖和黄姑塘等骨干河湖水质透明度达到1.2米以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的水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网格监管机制更加健全,将科教新城划分为8个环境监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明确其巡查、上报、处置环境问题的职责。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环境监管全覆盖、无死角,今年1-2月累计发现并处理各类环境问题11件,问题处置率达100%,环境监管效能显著提高。
精准施策防治,提升治污成效
科教新城针对扬尘污染方面,对辖区内所有在建工地实施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工地扬尘 “六个百分百” 要求,加大巡查频次,每周巡查工地不少于10家次,对扬尘污染严重的工地立即约谈施工方责令整改并督促落实长效管理措施。针对餐饮油烟治理方面,目前辖区内共有80家餐饮商户上线“码上洗”平台,通过智慧化平台实施预警餐饮商户油烟净化设施运行维护状况,确保油烟达标排放,并在餐饮集中区域安装油烟在线监测系统3套,实现智能化远程化监管。
创新科技赋能,增强监管能力
科教新城搭建智慧微型水站水质监测系统平台,建设并投用盐铁塘海运堤路南、盐铁塘健雄路北2座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进一步织密科教新城水环境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新丰桥镇省考断面上下游和关联水体水质变化情况。通过平台预警功能,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为精准治污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助力水环境问题的提前处置;运用无人机等技术辅助监管。利用无人机对区域建筑工地、河道等区域进行高空巡查,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飞行巡查,及时发现扬尘、河面垃圾等隐蔽环境问题,1-3月共发现并处理此类问题68件。
深化宣传引导,营造共治氛围
科教新城多渠道开展污染防治攻坚相关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发布政策法规、污染防治工作动态等内容,今年累计推送各类信息12条。举办形式多样的环保主题活动,3月11日,组织开展“春日‘植’行 ‘青’护未来”主题植树活动。同时,深入社区、学校开展环保宣传讲座,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科教新城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聚焦生态质量提升,强化精准治污
巩固“两治一提升”行动的经验做法,强化噪声、异味等问题源头治理,解决群众“家门口”的环境问题。聚焦污水、渣土、扬尘等问题,实施监管与执法联勤联动、闭环衔接,有效提升治理能力。改善河湖生态,加大盐铁塘新丰桥镇省考断面、科教新城实验小学省控大气站点周边3km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全力巩固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基础设施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一方面,持续推进小区雨污分流查漏补缺及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同时,加大对无物业小区污水管网进行全面管护,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无盲区;另一方面,持续探索优化污水管网布局,继续做好已完成达标区的“回头看”工作,提高污水收集效率,确保生活污水应收尽收。
加强协同联动治理,提升整体效能
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治理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各部门、社区及时通报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强化区域协同合作。加强与嘉定区、城厢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协同开展跨界河流治理,共同推进上下游河道整治、水质提升等工作,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协同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