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2
为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和环境综合整治走深走实,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新邵村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坚持将安全生产和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成效、扮靓村庄颜值的有力抓手,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护相结合,推动人居环境面貌“提档升级”,赋能全域向“美”而行。
第一招
上下联动聚合力,全民参与掀热潮
红色引擎强引领。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责任链。通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选派8名党员担任“环境先锋”,划分“红色责任区”,重点场所责任到人,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与安全生产和环境综合整治深度融合。开展“环境整治”主题党日4次,解决难点问题3个。精织细密治理网。依托“1+N”联动机制,推行“部门联动、早巡晚议”工作法,发现问题点位,即查即改。用好“老书记工作室”,补足管理盲区,提供治理智慧支持。共治共享激活力。设立“乡风文明储蓄所”,记录村民善行义举、移风易俗等文明行为,弘扬道德正能量。鼓励村民参与“最美庭院”评比,引导农村庭院环境从“整洁外在美”到“特色内涵美”的转变,以家庭“小美”聚合乡村“大美”,形成“以户带面,以面带全”的良好氛围。
第二招
三大攻坚“破顽疾”,重塑乡村新肌理
“非法加工点”整治行动。组建由城管、安监、联动、公安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队,形成合力,通过专项摸排,拟定任务,对存在安全风险和噪声、扬尘污染以及生产条件差的“黑作坊”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全面取缔,保障村民群众安全和健康。常态化走访辖区内28处重点场所,关停非法加工点4处。同时建立“村民举报-快速响应”机制,设立24小时举报热线,让违规违法窝点无处遁形。“看护房整治”提升行动。结合实际,对辖区内108处种养殖看护房持续开展集中整治,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开展环境治理、电气改造、排污改造、旧房整修和危房拆除等工作,既排除了安全隐患,又为经营户留下充分的使用空间。“碧水守护”生态行动。针对辖区内河网水系密布的特点,对13条河道开展水环境治理,累计疏浚面积约25000平方米,设置护坡木桩约2600米,清除沉底垃圾约500吨,河坡垃圾约200吨,建设人行桥4座,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
第三招
创新机制固成效,久久为功护新颜
“四级联查”立体监管。建立“农户自查+物业巡查+网格督查+党委抽查”四级监管体系,每周开展“环境体检”。配备专职环境巡查员,每日重点巡查公共区域,实行“发现问题-整改-反馈-验收”闭环管理流程。“三色预警”动态管理。推行“红黄绿”三色分级管控制度,红色为重点预警区域,每日必查;黄色为一般关注区域,每周一查;绿色为达标巩固区域,随机抽查。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台账,确保件件有落实。“村民议事”群策群力。在日照中心、文化广场等村民聚集地设立流动议事点,每月定期召开“阳光议事会”,村干部与村民围坐畅谈环境整治方案。用好村民微信群,畅通“随手拍”问题反馈渠道,针对垃圾堆放、河道保洁等具体问题实时讨论。累计采纳村民各类意见建议8条,真正实现“村民事村民议”。
截至目前,新邵村共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和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15次,累计出动人员100余人次,出动20余车次,维修桥梁6座,规范畜禽养殖36处,整治环境治理问题253起,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开展专题宣传宣讲活动6次。
下一步,新邵村将继续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持续推进整治行动,通过激活乡村治理的“长青基因”,让美丽乡村建设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真正实现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的可持续发展,合力绘就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