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7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础单元
它仿佛一座城市精细雕琢的“文明拼图”
每一片都至关重要
便民服务的贴心与否
实践活动的丰富程度
邻里关系的融洽状态
……
每一个细微之处
都承载着社区的文明风貌
成为彰显城市魅力的关键笔触
今年太仓市持续开展
幸福社区项目建设
让社区有了新的变化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青年友好型社区:翱翔社区
在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进程中,陆渡街道翱翔社区以青年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准化服务供给、多元化场景营造和沉浸式社群共建,成为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生动缩影。
通过400份青年问卷,翱翔社区将“自习难、社交窄、成长缺方向”转化为具象化解决方案,把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成太仓首个24小时“π空间”,白天是配备人体工学椅的静音自习区,夜晚变身书法、烘焙、剧本杀等兴趣课堂,中间的共享吧台成了跨圈层青年的“破冰场”。
翱翔社区建立“需求收集-分类研判-精准响应”机制。针对学生党提出的“商业配套少、物价偏高”,社区联动招商团队引入主题咖啡、潮玩体验、特色餐饮等业态,构建“15分钟潮玩社交圈”,让校园周边从“功能单一”走向“体验多元”。社区还搭建“企业参观-实习对接-技能培训”全链条平台,通过科技企业走访、CEO课程分享、创业项目路演等活动,帮助青年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能力、了解城市发展脉络。
文化传承社区:良辅社区
良辅社区,得名于明代“昆曲鼻祖”魏良辅。社区通过开展良辅昆韵·流芳共赏——幸福社区项目,深入挖掘社区品牌的特色,将昆曲艺术的婉转风韵与幸福社区推进深度融合,在守正创新中走出一条活态传承之路。
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持续优化“昆曲历史、昆曲乐器、昆曲文创”集中展示区,积极开展走进昆曲、赏析“曲圣魏良辅”画册系列活动,集中展示并传承昆曲文化。社区邀请昆曲表演艺术家表演,创新性地融合现代元素与传统昆曲,展现“良辅昆韵”时代风采,通过戏曲盛会——“春花烂漫昆韵悠扬”音乐会、“夏夜昆韵·月下清歌”纳凉曲会、“秋意浓·昆韵长”专场演出、“暖冬昆情·岁末欢歌”庆典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昆曲特色演出活动,形成月月有展演、季季有新意的文化生态。
社区还积极推进培养一批热爱昆曲的人才队伍,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兴趣层次的居民开设系统课程,涵盖昆曲唱腔、身段、表演等各个方面,居民不仅能掌握昆曲技艺,也在学习过程中增进了邻里互动,形成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同时,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提升大众对昆曲艺术的认知与欣赏水平。从“看戏”到“学戏”,让居民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角。
老年关爱社区:太胜社区
太胜社区通过开展幸福社区项目,孵化出“幸福工坊”“幸福食坊”“幸福韵坊”“幸福剧场”等6个银龄社团,吸引160余位老年居民参与。让大家在学习技能、享受乐趣、发挥余热中,共同谱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三重奏”。
文明实践站内,阿姨们围坐在操作台前,揉面、调馅、包馄饨,欢声笑语中,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馄饨新鲜出锅——这是“幸福食坊”社团的日常场景。依托实践站新增的设施设备与活动空间,居民们组建社团,自主策划、分工协作,开展了“节气美食课堂”等特色活动。她们还成立“低龄助高龄”志愿服务队,为高龄老人送去爱心馄饨、手作青团,在收获快乐的同时,更成为社区温暖的传递者。
午后的“幸福剧场”则化身光影文化沙龙,居民们或扶老携幼,或呼朋引伴,共聚一堂,在家门口共享精彩视听盛宴,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而在“幸福工坊”,技艺“主理人”有的教织毛衣,有的教太极拳……形成一个个别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团体。他们多次参与各级文化展演,展现银龄风采。
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团的成功孵化并非偶然,背后是“居民主导+专业支持”的自治模式。由社团成员推选“主理人”统筹活动,社工则退居幕后提供指导。
儿童成长社区:学苑社区
学苑社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特别设立了“童心驿站”,以“星星点灯”为核心理念,把“驿站”打造成孩子们的欢乐天地和心灵成长的港湾。
“童心驿站”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用耐心和爱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温暖的支持和鼓励。定期开展的“心灵分享会”,让孩子们学会倾听他人,理解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在“童心驿站”,社区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和课程,旨在帮助孩子们学会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时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心态。
“童心驿站”还致力于搭建家校幸福桥梁。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和家庭教育讲座。同时,“童心驿站”还组织了“社区家长互助小组”,家长们在这里分享育儿经验,互相支持,共同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不同社区根据自身实际
开展了各具特色的
幸福社区项目建设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们也将继续展示
不同特色的幸福社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