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风,吹遍了太仓


发布时间:2025-06-25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推出“三因制宜”工作机制,已完成1个实践中心、9个实践所、159个实践站建设,打造出2个区域分中心、11个行业分中心及1067个实践点,构建起“四级联动、全域覆盖”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抽象的“文明”进一步实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01.jpg


01 全域联动 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从城厢镇电站村主路驶入

穿过草坪

一路上树林、湖泊、农田

……

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02.jpg

        漫步在长达4.3公里的文明实践主题健身步道上,法治公园、双拥国防园、节水教育基地、中草药科普园等文明阵地串点成线、触手可及。通过联动水务、退役军人、卫健委等15个下沉行业资源,电站村推出了“碧水蓝天小卫士”“我是普法小律师”等点单式课程,策划了“闪闪红星润童心”“传统文化代代传”等精品项目,构筑起“行业齐参与”的“身边的文明实践圈”。


        同时,电站村着力擦亮“文明公社、睦邻小家”文明品牌,通过对小区楼道空间“量体裁衣”式的微改造,打造中医馆、书画馆、学习馆、便民馆、礼仪馆等23个主题鲜明的楼道文明实践角,组建由“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五老”志愿者、“法律明白人”、双创导师等构成的文明实践带头人志愿服务队伍,把文明实践“嵌入日常、化作经常”。

03.jpg


从乡间步道

到村居楼道

电站村的文明新貌

是我市持续拓展

“身边的文明实践圈”的缩影


        整合现有资源、激活闲置资源、打通封闭资源......我市已构筑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体系,重点打造十个综合实践阵地、做实百个特色实践站、建设千个文明实践点、培育万名文明实践带头人,创新成立全省首个区域化沿江分中心,探索建立金仓湖片区分中心,形成了文明实践“全域联动”的工作格局。

05.jpg


02 精准辐射 多彩活动见行见效


        仅仅是“把阵地建在群众身边”远远不够,如何才能更好“把工作做进群众心坎”?我市结合各文明实践阵地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色,合理布局资源力量,“三因制宜”拓展“文明实践+”路径,有效发挥出“身边的文明实践圈”辐射功能。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在科教新城良辅社区的“星光课堂、周末学堂”里,昆曲《牡丹亭》的悠扬旋律久久回荡。该社区因“昆曲之祖”魏良辅而得名,始终致力于将昆曲元素与社区生活紧密融合。

06.jpg


        开设昆曲课程、组建昆曲队伍、打造昆曲文化主题空间......如今,社区居民不仅可以在社区参加各类昆曲讲座、赏析会等,还能使用文明诚信积分兑换昆曲文创产品。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走出“小家门”,融入社区“大家庭”,自发践行文明行为。

07.jpg


        不久前,新一期的“星光课堂、周末学堂”正式开课,课程广受欢迎。“我们征集了735份问卷,根据调研数据进行排课、送课。”市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比如说,每个年龄段分别喜欢什么课程?大家偏爱什么时间段?在课程类型上有没有倾向性?这些都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积极搭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差异化”供给模式,统筹资源解决群众差异化需求,方能实现分众化“精准服务”。

        ——在服务主体上,我市以“文明实践ABC岗”灵活统筹配置。

        ——在服务对象上,我市则实现了“量体裁衣”:


        *针对未成年人推出“青禾成长计划”,依托各文明实践站设立“四点半课堂”,常态化开展课业辅导及非遗传承、心理健康等活动;

        *针对中青年人推出“乐业筑梦行动”,在人才公寓等配套“文明实践服务包”,组织志愿者提供生活服务、技能提升等;

        *针对老年人推出“银龄乐享课堂”,深化拓展“时间银行”文明实践项目,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

08.jpg



去年,我市共开展

49147场文明实践活动

每个人都能在“精准服务”中

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03 引领风尚 移风易俗入脑入心


        “结婚买了婚纱,只用一次便闲置家中。不如来这里看看,婚纱、礼服全部免费租赁!”沙溪古镇的青石板路上,青年志愿者们身着中式秀禾服,一边向来往的行人展示,一边指着身后的“公益婚纱 幸福小站”介绍。


        “我们的婚纱都是大家无偿捐赠的。”负责小站日常运维工作的“中国好人”梁雪芳表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要数2021年12月,“那会儿,小站成立没多久,一个山东东营的小伙儿主动联系我们,捐赠了35个包裹共108件婚纱,就连跨越670公里的运费都是他自己出的。”

09.jpg


从108件,到350余件(套)

如今,这些承载着不同故事的嫁衣

正化作“流动的文明符号”

不断书写新的幸福故事


        当“面子”让位于“里子”,“一次性消费”便化为“可持续浪漫”。截至目前,我市先后成立市级“时代红娘”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1支、镇级分队9支,并在157个文明实践站设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点,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


        此外,我市还定制了《红事俗事操作标准和指导手册》,引导扶持一批实行标准菜单的“金牌厨师”群体,以会所预约优先机制、特色菜单服务等方式推行“节俭风”乡宴;常态化开展各色青年交友和集体婚礼活动,帮助年轻人遇见爱情,为新婚夫妇提供婚恋指导,传递新时代正确婚恋理念;创新编排《诚信卡》《移风易俗七字歌》等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喜事新办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0.jpg


        眼下,我市共有“中国好人”16位、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位、“江苏好人”23位、“江苏最美人物”4位、“新时代江苏好少年”4位、“苏州时代新人”27位(组)、“新时代苏州好少年”15位、“太仓好人”197位(组)。


文明之风 蔚然成风


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04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