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21
当非遗从历史长卷中走出,与市井烟火相遇,便有了城厢镇倾力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古韵城厢非遗巡游”。这场以“传承与创新”为内核的文明实践项目,正以沉浸式文化体验为纽带,将藏在街巷深处的非遗基因转化为全民共享的文明养分。
打连厢,是一种“敲”的舞蹈表达形式。连厢棍一般为竹棍,长近四尺,在竹棍两端雕刻几条细槽孔,孔内嵌上几枚铜钱或能发出清脆悦耳响声的金属片,棒身涂成红白相间,棒的两头扎上红绸或绿绸的须带。既是道具,又是敲击乐器,主要起着打节奏的作用,用乐曲伴奏,以群舞为主。虽无歌唱,但动作上增加了转、翻、跳、跃等内容,并增加了队形的变化。
荡湖船则更像一件会“游”的艺术品。荡湖船用细竹竿扎成,长约3米,船体周围扎有绸布,并用绸带、排须、流苏、彩球装饰。表演时,船娘双肩背着红绸带,绸带下端各系于竹制湖船的船帮之上,两手抓住船帮以求船只在不断摇荡中的平衡,且边荡边唱,可唱可念,以念代唱。
非遗活化新范式:
从街头到心尖的非遗之旅
“古韵城厢非遗文化巡游”以“传承与创新”为内核,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载体,正以“沉浸式展演+互动体验+现代融合”的多元形式,通过沉浸式展演、互动体验和现代融合,让非遗在市井烟火里真正“活”起来。
巡游队伍以荡湖船、打连厢等非遗项目为核心,通过巡游和快闪的形式,吸引市民驻足,巧妙将非遗巡游与人民路商圈经济联动,既让市民在看表演时能逛能吃能买,更以文化流量激活商圈活力,让非遗传承与民生烟火同频共振。
这不仅是场文化巡游,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当非遗技艺化作润物无声的文明细雨,城厢镇正书写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鲜活样本。
下一篇:在太仓,文明与幸福双向奔赴!